美国参议院于7月1日以51票赞成、50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《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》(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,简称“OBBBA”)。这一法案的通过,标志着美国内政外交策略的重大转向,其条款可能通过贸易壁垒、投资限制、市场准入规则调整及技术合作管制等渠道,对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产生深远影响。华夏商务视界结合法案条款与专家分析,梳理六大核心风险。
《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》(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,简称“OBBBA”) (AI配图)
一、贸易壁垒升级:关税战与供应链脱钩风险加剧
法案第899条款授权美国财政部长对实施“数字服务税”或“全球最低税率”的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,此条款被视为针对中国等国的“报复性税制武器”。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包括:
关税战升级:若欧盟对亚马逊征收6%数字税,美国或对其汽车加征30%报复性关税;印度若实施全球最低税率,其企业在美资产可能被冻结。
供应链脱钩加速:法案要求国防承包商在关键选区就业占比达标,并推动“友岸外包”补贴,电子、汽车等高附加值制造业或加速撤离中国,转向墨西哥、东南亚等地区。
二、新能源投资受阻:补贴退坡与技术封锁双重打击
法案全面撤销拜登政府《通胀削减法案》中的清洁能源补贴,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构成显著冲击:
补贴退坡:电动车联邦补贴提前7年终止,太阳能、风能项目税收抵免门槛提高,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在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。
技术封锁:若企业与“被禁止外国实体”技术许可超100万美元,将丧失税收抵免资格,中国光伏企业在美投资或缩水5%-6%。
三、社会福利改革外溢:低收入群体消费力承压,合规成本上升
法案削减医疗补助(Medicaid)8000亿美元,导致860万人或失医保,食品券(SNAP)日均补贴从5.9美元降至4.8美元。
低收入群体消费力承压:法案大幅削减医疗补助和食品援助,导致美国低收入家庭收入缩水,购买力下降。中国对美出口的中低端产品,如电机电气设备、家具、玩具等,占比高达57.2%,可能因需求萎缩而承压。
数据合规门槛升级:法案虽未直接针对跨境电商,但通过要求领取福利者每半年重新认证资格,并新增“社区活动参与要求”,导致跨境电商需收集更多敏感信息,数据存储与处理成本或上升20%-30%。同时,合规风险升级,数据滥用罚款可能高达全球营收的4%。
四、技术合作管制:AI监管权收归联邦,数据跨境风险凸显
法案第278-279页规定,未来10年禁止各州出台人工智能(AI)监管法规,监管权收归联邦。这一条款可能引发连锁反应:
数据跨境风险:中国AI企业若与美州政府合作,可能面临联邦法律与州法律冲突,增加合规不确定性,尤其是涉及用户数据跨境传输的业务。
技术输出限制:法案或为后续针对中国AI企业的投资审查、技术出口管制埋下伏笔,影响中国企业在美技术合作与交流。
五、金融霸权延续:美元武器化与汇率波动加剧
法案提高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,叠加美联储可能重启量化宽松,或加剧美元汇率波动:
汇率风险:若899条款触发,美元指数可能下挫5%-6%,中国外贸企业需面对更大的汇率波动风险,影响出口利润。
资本流动冲击:法案或加速全球“去美元化”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提速,但短期内中国企业在美融资、投资可能面临更大不确定性。
六、法治与监管风险:司法权干预升级,合规不确定性增加
法案第541页限制联邦法官执行藐视法庭裁决的权力,若原告未缴纳担保金,法院不得动用联邦资金处罚不服从禁令者。这一条款可能:
增加诉讼不确定性:中国企业在美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,可能面临执行难风险,尤其是涉及州政府合同的业务。
合规成本上升:法案或为后续针对中国企业的“长臂管辖”提供法律工具,中国企业在美运营需面对更复杂的合规环境。
“大而美”法案的本质是美国通过财政扩张、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政治捆绑维系经济霸权的工具。中国“走出去”企业需深刻理解法案背后的政策逻辑,在供应链韧性、技术合规、市场多元化维度构建“反脆弱”能力,方能在变局中把握机遇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分析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|